3-溴-2-(溴甲基)丙酸
发布时间:2025-08-13

一、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1. 分子结构:
- 分子式为C4H6Br2O2。
- 分子量为245.90。
- 熔点在98-103℃之间。
- 沸点为286.7℃(760 mmHg)。
- 闪点为127.2℃。
- 密度为2.121 g/cm³。
2. 溶解性:
- 微溶于水,但能溶于乙酸。
二、反应性
1. 亲核取代反应:
- 由于分子中含有多个活性较高的卤素原子(溴),它可以与各种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如醇类、硫醇类和胺类等。这些反应通常用于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
2. 消除反应:
- 在碱性条件下,3-溴-2-(溴甲基)丙酸可以发生β-消除反应,生成相应的烯烃或炔烃。这种反应通常需要强碱的存在,并且可能会伴随副反应的发生。
3. 酯化反应:
- 与醇类化合物反应时,可以形成相应的酯类化合物。这是一种常见的保护羧基的方法,也是合成复杂有机分子的重要步骤之一。
三、环境影响及安全信息
1. 对环境的影响:
- 该物质可能对水生环境产生长期不利影响,应避免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2. 安全信息:
- 危险类别码R34表示该物质会导致灼伤。
- 安全说明S26、S36/37/39和S45分别建议在接触眼睛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手套以及在出现意外或感到不适时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 危险品运输编号为UN 3261。
1. GHS分类:
- 金属腐蚀性 第1级
- 健康危害:皮肤腐蚀/刺激 1B类;严重损伤/刺激眼睛 第1级。
2. 安全术语:
-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 S37/39:使用合适的手套和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 S45: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3. 风险术语:
- R34:引起灼伤。
4. 急救措施:
-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 皮肤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过皮肤。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食入:漱口。切勿催吐。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5. 消防措施:
- 合适的灭火剂: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 特殊危险性: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 特定方法: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6. 泄漏应急处理:
-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 穿化学防护服。用干燥的砂土或类似的物质吸收,然后储存在垃圾处理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7. 废弃处置:
-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8. 安全数据表(SDS):
- 包含化学品的基本信息(如名称、CAS号、分子式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稳定性和反应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以及其它信息(如填表时间、填表部门、数据审核单位等)。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下游客户和公众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文件,以说明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毒性和环境危害等信息。
1. 外观:通常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但具体颜色可能会因纯度和生产工艺而异。
2. 纯度:高纯度是评价该化合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纯度应达到98%以上,以确保其在使用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 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应尽可能低,通常不超过0.5%。高水分含量可能会影响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4. 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如铅、汞等的含量应低于一定的限值,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
5. 不挥发物含量:不挥发物含量应尽可能低,以确保化合物的纯度和反应性。
6. 酸值:酸值是衡量化合物中酸性基团数量的一个指标,对于3-溴-2-(溴甲基)丙酸来说,酸值应符合其化学结构所决定的特定范围。
7. 熔点:该化合物的熔点应在一定范围内,具体数值会因纯度和生产工艺而异。
8. 沸点:同样,沸点也是评价化合物质量的一个指标,应符合其化学性质所决定的范围。
9. 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对于3-溴-2-(溴甲基)丙酸来说,其密度应在特定范围内。
10. 折射率:折射率是物质光学性质的一个指标,对于鉴定化合物的纯度和结构有一定帮助。
11. 旋光度:如果该化合物具有光学活性,则旋光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12. 包装和储存条件:化合物的包装应密封、防潮、防震,并存放于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远离火源和热源。
13. 安全信息:包括该化合物的危险标识、安全术语、危险性描述等信息。
上一篇:1,2-双[(2S,5S)-2,5-二甲基-1-亚磷基]乙烷下一篇:环己烷羧酸异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