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环已基二乙酸(CDA)
发布时间:2025-08-14

一、基本化学性质
1. 分子式与分子量:CDA的分子式为C10H16O4,分子量为200.23。
2. 外观性状:CDA通常以白色结晶粉末的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熔点范围(76-70°C)和沸点范围(297.96°C)。
3. 密度与溶解性:CDA的密度约为1.183 g/cm³,在常见溶剂如水、甲醇、乙醇中的溶解度较低,但在DMSO中微溶。
二、化学反应性
1. 酸性:CDA是双羧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酸性。其pKa值分别为3.49和6.96,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释放出氢离子(H+),表现出明显的酸性反应。
2. 酯化反应:CDA可以与醇类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酯类化合物。这一反应在合成化学中常用于引入保护基或合成中间体。
3. 脱羧反应:在高温或碱性条件下,CDA可以发生脱羧反应,失去一个羧基(-COOH)并生成相应的烃类化合物。这一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时用于减少化合物的酸性或改变其结构。
4. 加成反应:CDA的双键可以参与加成反应,如与卤素、卤化氢等亲电试剂发生加成,生成相应的卤代烷或卤代烃。
5. 氧化还原反应:CDA的羧基可以被氧化成醛基、酮基或醇基等官能团;同时,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发生还原反应,如被氢气还原成相应的烷烃。
GHS分类
1. GHS07:符号为GHS07,表示该物质具有皮肤和眼睛刺激性。
2. 信号词:警告(Warning)
3. 危险声明:H315; H319; H335
4. 警示性说明:P21; P26 + P30 53 + P33 1; S36/37/39
安全术语
1. S22:切勿吸入粉尘。
2. S24/25: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3. S37/39: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4.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5. S36: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风险术语
1.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消防措施
1. 灭火方法:使用适合的灭火剂进行灭火,如水、泡沫或干粉灭火器。
2. 特殊风险:无特别说明。
3. 防护设备:穿戴适当的消防装备,包括自给式呼吸器。
泄漏应急处理
1. 个人防护: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耐化学品的手套和护目镜。
2. 环境清理:将泄漏的化学品收集起来,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并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3. 防止扩散:使用吸附材料或其他适当的方法控制泄漏,防止其扩散到环境中。
废弃处置
1. 废弃物性质:根据当地法规,将废弃物视为有害废物进行处理。
2. 处置方法: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进行处置,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安全数据表(SDS)
1. 1,1-环己基二乙酸的详细安全信息应包含在安全数据表中,该表提供了关于化学品的全面信息,包括其危害、预防措施、事故响应和安全储存等。
1. 外观:CDA通常呈现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其物理状态应保持一致,不应有杂质或变色现象。
2. 纯度:高纯度是CDA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一般要求CDA的纯度大于98%,确保其在化学反应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 熔点:CDA的熔点通常在178.0-181.0°C之间。这一参数对于评估产品的纯度和一致性非常重要。
4. 重金属含量:CDA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必须控制在极低水平,一般要求低于20ppm,以避免对最终产品的潜在污染和影响。
5. 干燥失重:干燥失重是指物质在规定条件下干燥后所减少的重量百分比,通常要求CDA的干燥失重小于0.5%,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
6. 炽灼残留:炽灼残留表示在高温下加热后残留的不挥发物质的量,CDA的炽灼残留应小于0.2%,以保证产品的高纯度。
上一篇:三氯[3-(五氟苯基)丙基]硅烷下一篇:2-甲氧基-6-(三正丁基锡)吡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