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2,2′-二吡咯烷倍半草酸盐
发布时间:2025-08-15

一、分子结构和基本性质
1. 分子式和分子量
- 分子式: (C4H8N)2·1.5C2H2O4
- 分子量: 294.36 g/mol
2. 晶体结构
- 晶系: 单斜晶系
- 空间群: P21/n
- 晶胞参数: a = 10.71 Å, b = 9.01 Å, c = 12.11 Å, β = 104.7°
3. 物理状态
- 外观: 白色或近白色结晶粉末
- 熔点: 约160-170°C(分解)
二、化学稳定性
1. 热稳定性
- 分解温度: 在高温下(约160°C)开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其他挥发性产物。
- 热重分析: 显示在逐步加热过程中,质量逐渐减轻,表明其逐步分解。
2. 光稳定性
- 对光照相对稳定,但在长时间暴露于强光下可能会逐渐分解。
- 应储存在避光条件下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3. pH稳定性
- 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稳定。
- 在强酸或强碱环境下可能会发生分解反应。
三、溶解性和溶液行为
1. 水溶性
- 易溶于水,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2. 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
- 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有机溶剂。
- 不溶于非极性溶剂如己烷、甲苯。
3. 溶液中的电离性
- 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相应的阳离子和草酸根离子。
- 电离常数适中,使其在生理pH范围内保持适当的离子浓度。
四、化学反应性
1. 酸碱反应
- 与强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 与强碱反应释放出游离的2,2′-二吡咯烷。
2. 氧化还原反应
- 草酸根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
- 在特定条件下,吡咯烷部分也可能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3. 配位化学
- 草酸根离子可以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 吡咯烷氮原子也可以作为电子给体,参与配位反应。
五、生物和药理学性质
1. 毒性
- 低毒性,但具体数据需参考毒理学研究。
- 通常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化合物。
2. 药理活性
- 在某些药物中用作载体或稳定剂。
- 可能具有某些特定的生物活性,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
3. 代谢途径
- 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尚不完全清楚。
- 可能通过肾脏排泄或生物转化后排出体外。
六、环境影响和安全处理
1. 环境行为
- 在环境中容易降解,不会长期累积。
- 对水体和土壤的影响较小。
2. 安全操作
- 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 储存时应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3. 废弃物处理
- 应按照当地法规处理化学废弃物。
- 可以通过焚烧或化学降解的方式进行处置。
七、应用和用途
1. 工业应用
- 用于制药工业作为中间体或稳定剂。
- 在某些有机合成中用作催化剂或配体。
2. 科研用途
- 在配位化学研究中用作模型化合物。
- 用于探索新的催化体系和反应机制。
3. 其他潜在用途
- 正在研究中的其他应用领域,如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
1. GHS分类:
- 目前没有搜索到关于该物质的详细GHS分类。但根据其化学性质,它可能具有刺激性、腐蚀性或其他潜在危害。因此,在操作时应遵循一般的化学品安全指南。
2. 安全术语:
- 避免吸入粉尘/烟雾/气体/蒸气/喷雾。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 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工作。
- 避免与眼睛、皮肤和衣物接触。
- 远离火源和热源。
3. 风险术语:
- 可能导致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
- 可能对呼吸道造成刺激。
- 误食或吸入可能有害。
-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如有需要就医。
- 眼睛接触:立即用流动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寻求医疗帮助。
-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如有必要进行人工呼吸并寻求医疗帮助。
- 食入:不要催吐,立即就医。
5. 消防措施:
- 使用适当的灭火剂,如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
- 避免使用水直接灭火,除非有其他指示。
-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进行灭火操作。
6. 泄漏应急处理:
- 隔离泄漏区域,防止人员进入。
- 使用适当的吸收材料(如砂土、活性炭)控制泄漏。
- 将泄漏物收集到适当的容器中,并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 清理现场,确保无残留危险物质。
7. 废弃处置:
- 根据当地法规和废物管理政策,将废弃物质送至合适的废物处理设施。
- 不要将化学物质随意丢弃或倾倒到环境中。
8. 安全数据表(SDS):
- (R*,S*)-2,2′-二吡咯烷倍半草酸盐的安全数据表应包含有关该物质的详细信息,包括物理和化学性质、危害识别、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储存和运输要求等。
- SDS通常由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并在产品包装或随附文件中提供。
1. 化学纯度:
- 应明确该化合物的纯度要求,通常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色谱(GC)来检测。
- 杂质含量限制:包括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和残留溶剂等。
2. 物理性质:
- 熔点范围:该化合物应具有特定的熔点范围,可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
- 比旋光度:对于手性化合物,比旋光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通过旋光仪测定。
3. 光学纯度:
- 对于手性化合物,光学纯度(对映体过量百分比,%ee)是关键指标,可以通过手性HPLC或气相色谱(GC)测定。
4. 水分含量:
- 使用卡尔费休滴定法或其他合适的方法测定水分含量。
5. 残留溶剂:
-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可能残留在产品中,需要通过气相色谱(GC)等方法检测并限制其含量。
6. 重金属和有害物质:
- 重金属如铅、汞、砷等的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可以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
- 其他有害物质如氰化物、苯并芘等也应有相应的限量要求。
7. 微生物限度:
- 对于药品级化学品,需要检查微生物限度,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和内毒素等。
8. 包装和储存条件:
- 产品的包装材料和储存条件也是质量的一部分,需要确保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9. 稳定性:
- 需要评估产品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上一篇:3,5-二氟-4-(三氟甲基)苯甲酸下一篇:S-(1-氧代-2-吡啶基)-N,N,N′,N′-四甲基硫脲四氟硼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