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1'-联-2-萘胺
发布时间:2025-08-07

1. 结构特征:
- (R)-(+)-1,1'-联-2-萘胺分子中含有两个萘环,通过一个联苯基团连接在一起。
- 分子中有两个氨基(-NH2)官能团,分别位于两个萘环上。
2. 溶解性:
- 在常见的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甲苯等中有较好的溶解性。
-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3. 稳定性:
- 在常温下稳定,但在高温或强酸、强碱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分解。
4. 化学反应:
- 配位作用:由于分子中的氨基和芳香环结构,可以作为双齿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 氢键形成:氨基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形成氢键,影响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反应活性。
- 氧化还原反应:氨基可以被氧化成亚硝基或硝基化合物。
5. 应用:
- 不对称催化:BINAP是许多不对称催化反应的重要配体,如氢化反应、交叉偶联反应等。
- 药物合成:在药物化学中,BINAP及其衍生物被用作手性辅助剂,帮助合成具有特定立体化学性质的药物分子。
6. 光学活性:
- (R)-(+)-1,1'-联-2-萘胺具有旋光性,能够使平面偏振光旋转,其比旋光度为正值。
GHS 分类
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R)-(+)-1,1'-联-2-萘胺可能被归类为以下类别:
- 急性毒性: 根据具体毒理数据,可能属于不同等级的急性毒性物质(如类别3)。
- 皮肤腐蚀/刺激性: 可能对皮肤有腐蚀性或刺激性(类别2)。
-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可能对眼睛造成严重损伤或刺激(类别2)。
安全术语
- S26: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几分钟,并寻求医疗帮助。
- S28: 接触皮肤后,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
- S36/37: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 S45: 发生事故或感觉不适时,立即就医(可能携带该物质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风险术语
- R20/21: 吸入或皮肤接触可能有害。
- R34: 可能引起灼伤。
- R37: 可能刺激呼吸系统。
- R41: 对眼睛有严重损害的风险。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水清洗受影响区域至少15分钟,并咨询医生。
- 眼睛接触: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并咨询医生。
- 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如果呼吸困难,给予氧气。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请咨询医生。
- 食入: 如果意外摄入,不要催吐,立即咨询医生。
消防措施
- 使用适合灭火介质A、B、C的灭火剂。
- 在火灾情况下,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和全身防护服。
- 避免让消防用水流入下水道或水体。
泄漏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穿戴化学防护服、防化学品手套、护目镜或面罩。
- 环境防护:避免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或地面水。
- 清理方法: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泡沫覆盖泄漏物,并用吸附材料吸附后妥善处理。
废弃处置
- 按照当地法规处理化学废弃物。
- 避免排入环境,尤其是水体和土壤中。
安全数据表(SDS)
详细的SDS应包含上述所有信息以及更多具体的数据,例如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运输信息、监管信息、其他信息等。
1. 外观:白色至灰白色结晶粉末。
2. 熔点:208-210°C(分解)。
3. 比旋光度:$[\alpha]_{D}^{20}$ +35.0° to +38.5° (c = 1 in CHCl3)。
4. 纯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纯度应大于99%。
5. 水分含量:通常要求小于0.5%(卡氏滴定法)。
6. 重金属含量:通常要求铅、砷等重金属含量低于10ppm。
7. 残留溶剂:如甲醇、乙醇、二氯甲烷等,通常要求低于限度规定。
上一篇:3-苯基-2-丙烯酸下一篇:对硝基苯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