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2R)-(+)-1,2-环己二胺L-酒石酸盐
发布时间:2025-08-11

1. 分子结构与立体化学
- 手性特征:该化合物具有特定的手性,即(1R,2R)构型,这决定了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方式。
- 结晶形态:作为L-酒石酸盐,它通常以特定的结晶形态存在,这种结晶形态对其物理性质如熔点、溶解度等有显著影响。
2. 酸碱反应
- 碱性:由于含有氨基(-NH2),该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的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 成盐反应:与强酸反应时,可以形成稳定的铵盐,这是利用其合成其他化合物的重要途径。
3. 络合能力
- 金属离子络合:环己二胺的结构使其能够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在催化和材料科学中有重要应用。
- 配位化学:作为多齿配体,它能与过渡金属形成复杂的配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均相催化中尤为重要。
4. 热稳定性
- 热分解:在高温下,该化合物会发生热分解,产生氨气和其他挥发性物质,这限制了其在高温条件下的应用。
- 熔点范围:具有一定的熔点范围,超过这个温度范围会导致化合物的分解或相变。
5. 光学活性
- 旋光性:由于手性中心的存在,该化合物具有光学活性,能够使平面偏振光发生旋转。
- 对映异构体:存在对映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在生物活性和化学反应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6. 溶解性
- 水溶性:作为一种盐类,它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这使得它在生物体系中的传输和应用成为可能。
- 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除了水之外,还能溶于某些极性有机溶剂,这为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
7. 反应性
- 亲核取代反应:氨基基团可以进行亲核取代反应,这是合成新化合物的重要途径。
- 氧化还原反应:在适当的条件下,氨基可以被氧化,而环己烷部分则相对稳定。
8. 毒性与安全性
- 毒性评估:虽然具体的毒性数据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作为含氮有机化合物,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
- 安全措施:在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穿戴防护装备,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
一、GHS分类
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该物质可能属于以下类别:
1. 健康危害:具体分类取决于其对健康的影响,如皮肤腐蚀/刺激、严重眼损伤等。
2. 物理危害:如果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物理危害性质,如易燃性或爆炸性,也会被相应分类。
二、安全术语
在处理和使用该物质时,应遵循以下安全术语:
1.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如手套和护目镜。
2. 避免吸入和食入: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避免蒸气或粉尘的吸入。
3. 防火防爆: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三、风险术语
与该物质相关的风险术语可能包括:
1. 健康风险: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呼吸道刺激或其他健康问题。
2. 环境风险:不当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急救措施
若发生意外接触或暴露,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
2.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
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并就医。
4. 食入: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五、消防措施
在火灾情况下,应采取以下消防措施:
1. 灭火方法:使用适合该物质的灭火剂,如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灭火剂。
2. 特殊风险:燃烧可能产生有害气体,需注意防护。
六、泄漏应急处理
若发生泄漏,应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
1. 隔离泄漏区域:限制人员进入,并设置警示标志。
2. 清理方法:使用适当的材料(如吸附剂)收集泄漏物,并将其转移到安全容器中。
3. 环境保护:采取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或土壤。
七、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应遵循当地法规和环保要求:
1. 回收利用:如果可能,考虑回收或再利用。
2. 专业处置:由合格的废物处理机构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处理。
八、安全数据表
安全数据表(SDS)提供了关于该物质的详细信息,包括:
1. 标识:化学物质的名称、CAS号等基本信息。
2. 危险性概述:简要描述其潜在的健康和环境危害。
3. 成分/组成信息:列出所有成分及其浓度。
4. 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废弃处置等信息,如上所述。
5. 操作和储存条件:提供关于如何安全地操作和储存该物质的建议。
6. 监管信息:列出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7. 其他信息:如稳定性、反应性、生态学信息等。
1. 外观
- 颜色: 通常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 物理状态: 应为自由流动的粉末,无明显结块。
2. 化学纯度
- 总纯度: 应不低于某个特定值(如98%以上)。
- 光学纯度: 作为手性化合物,其光学纯度(对映体过量百分比, e.e.%)应非常高,通常在99%以上。
3. 水分含量
- 水分含量应低于一定限度,通常不超过0.5%或1.0%。
4. 重金属含量
- 重金属如铅、汞、砷等的含量应低于限定标准,通常以ppm(每百万分之一)计。
5. 其他相关物质
- 可能存在的相关物质或杂质的种类和最大允许量。
6. 熔点
- 应具有特定的熔点范围,通常明确标示该范围。
7. 比旋光度
- 对于手性化合物,比旋光度是一个重要指标,表示其光学活性。应有明确的范围。
8. 粒度分布
- 如果适用,粒度分布应在规定的范围内,以确保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9. 包装和储存条件
- 应标明适当的包装材料和方法,以及推荐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避光等)。
10. 微生物限度
- 对于应用于制药或生物制品的场合,需控制微生物污染,符合药典或行业标准。
11. 鉴别试验
- 红外光谱 (IR)、核磁共振 (NMR) 等波谱数据应与标准品一致。
- 化学反应验证其结构和功能基团的存在。
12. 稳定性
- 加速稳定性研究结果,确定在规定条件下产品的有效期。
上一篇:聚(4-乙烯基苯酚),溴化下一篇:乙酸环己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