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溴十二烷基磷酸
发布时间:2025-08-13

12-溴十二烷基磷酸(12-BROMODODECYLPHOSPHONIC ACID)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12H26BrO3P,分子量为329.21。
化学性质
1. 外观与溶解性:
- 无色或浅黄色液体。
- 可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二甲基甲酰胺和二氯甲烷,不溶于水。
2. 挥发性与稳定性:
- 具有较低的挥发性。
- 在常温常压下稳定,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3. 熔点与沸点:
- 熔点:92-94℃。
- 沸点:尚未找到具体数值,但根据类似化合物的性质,预计在较高温度下。
4. 反应活性:
- 由于含有磷酸基团和溴原子,可能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或与亲核试剂反应时。
- 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等。
主要用途
1. 表面活性剂:
- 磷酸基团的存在使其具有乳化、分散和稳定液体和固体颗粒的能力。
2. 表面处理剂:
- 可用于金属表面的处理,以提高润湿性和润滑性。
3. 催化剂:
- 可以用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制备方法
制备12-溴十二烷基磷酸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取得十二烷基溴的起始原料。
2. 将十二烷基溴与磷酸反应,生成12-溴十二烷基磷酸。
安全信息
1. 毒性与危险性:
- 毒性和危险性还缺乏详尽的研究,但应视为潜在的有害化学品。
-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或服入体内;必要时佩戴化学防护手套和护目镜;若不慎接触,应用清水冲洗。
2. 储存条件:
- 密封避光保存,存放于凉爽、阴暗处,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
注意事项
- 在使用12-溴十二烷基磷酸时,应采取适当的实验室安全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 由于其具体的毒性和危险性数据尚不完整,建议在使用前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和风险评估。
1. GHS分类
- 皮肤刺激 (类别 2):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 眼睛刺激 (类别 2A):可能引起严重眼刺激。
-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 3):可能引起呼吸系统刺激。
2. 安全术语
- 警告申明: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戴护目镜/戴面罩;戴防护手套。
3. 风险术语
- H315:造成皮肤刺激。
- 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
- H335: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4. 急救措施
- 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 皮肤接触: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
-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 食入: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5. 消防措施
- 灭火介质: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 特别的危害:燃烧产生碳氧化物、硫氧化物、磷的氧化物。
- 消防员建议: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6. 泄漏应急处理
-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粉尘生成,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
- 环境保护措施: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扫掉和铲掉,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7. 废弃处置
- 处置方法: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8. 安全数据表(SDS)
- 化学品名称:12-Bromododecylphosphonic acid。
- 危险性概述: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 急救措施: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和食入的具体处理方法。
- 消防措施:详细的灭火方法和特别危害。
- 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和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
- 废弃处置: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一、化学纯度
1. 总纯度:
- 目标产品的总纯度应不低于98.0%。高纯度产品通常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少的杂质干扰。
2. 杂质限量:
- 未反应的溴化物(如12-溴十二烷):≤1.0%。
- 其他有机杂质:每种≤0.5%,总和≤1.0%。
- 无机杂质(如溴化氢、磷酸盐等):每种≤0.1%,总和≤0.3%。
3. 水分含量:
- 自由水分:≤0.5%。低水分含量有助于提高储存稳定性和减少副反应。
二、物理性质
1. 外观:
- 该产品通常为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具体颜色可能会因生产工艺和储存条件略有不同。
2. 密度:
- 在20℃时的密度范围应在1.15-1.25 g/mL之间。
3. 折光指数:
- 在20℃时的折光指数应在1.450-1.470之间。
4. 黏度:
- 动力黏度在20℃时应在50-200 mPa·s之间。
三、安全性指标
1. 重金属含量:
- 铅 (Pb):≤10 ppm
- 汞 (Hg):≤1 ppm
- 砷 (As):≤2 ppm
2. 毒性试验:
- 急性经口毒性 (大鼠):LD50应大于2000 mg/kg。
- 皮肤刺激试验 (兔):应无明显刺激反应。
四、储存与稳定性
1. 储存条件:
- 建议在干燥、避光、阴凉处(温度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75%)保存。避免与强氧化剂、强碱共存。
2. 保质期:
- 在上述储存条件下,保质期不少于24个月。
3. 稳定性测试:
- 加速老化试验(60℃,75% RH,持续4周):产品应无明显分解或性能下降。
五、应用性能
1. 表面活性:
- 表面张力:水溶液(0.1% w/w)的表面张力应低于30 mN/m。
- 界面张力:对十六烷的界面张力应低于1 mN/m。
2. 乳化性能:
- 乳化能力:在标准操作条件下,能够有效稳定油包水型乳液。
3. 抗菌性能:
- 最小抑菌浓度 (MIC):对常见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应低于500 ppm。
上一篇:2-磺基苯甲酸水合物下一篇:2-(2-氯苯基)]硫代乙酰胺